吳黃小影姊妹
加拿大信道會2010年首次派短宣去已支持了20年的國際福音協會(Partners International)在東南亞的短宣事工。我因剛作完換肝手術一年不敢輕舉妄動。今年再次聽到徵召感動者前往,我內心的渴慕依舊被深處的恐懼壓下去,因擔心免疫力不夠,不能適應落後地區的環境。
有一天我躺在沙發上休息,忽然 神清楚地告訴我“你對自己的身體及健康沒有像外表那樣有信心”。我嚇一跳,問主:“我真的能去嗎?”主說:“完全能,是妳沒有信心”,我問: “那我能去了?”,主說:“妳先去問妳丈夫,再問妳的兩個兒女,他們有沒有信心?”。我立刻問我先生,他一聽是來自 神的聲音,不敢攔阻;兒女也讚成。於是我就去報名了,這是我病後的一個新里程碑(mile stone)。從此可以脫去心中的陰霾,跟從主的呼召四處去作見證了。
6月6日陳錦華牧師、黃李愛妃姐妹和我一行三人從溫哥華起飛經上海到曼谷,再轉機到泰北清邁已是6月8日早上,共花了30個小時。當地的國際福音自傳會(簡稱自傳會)泰國事工主任羅新路牧師的妻子羅師母來接,清邁是泰國北部第一大城,距離曼谷700多公里,已有七百年歷史,處處古蹟,人口約150萬,濱河(Ping River)穿越其中,郊外良田沃野,市區街景出乎我的意料,商店林立、人車熙攘、有不少大型的購物中心(Mall)。以前一直以為它是一個小村莊,眼見才知它是一座大城。它是北部的宗教、文化、經濟、教育和運輸的中心,民風純樸悠閒。街上有許多的外國人來此度假,是泰國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城市。
200年前,西國宣教士以清邁為福音根據地,他們紛紛成立福音機構,設立醫院、辦學校,向北部的貧窮的山區少數民族傳福音,如今清邁仍然是泰國的福音基地。1997年我曾在曼谷斷斷續續待了一年,學習泰文,參加教會活動,領人信主,所以一些簡單的日用語還派得上用場,現在回到這裡倍感親切。
第二天羅師母帶我們去一間基督教醫院看望一位中風的師母,又驅車去探望一位貧苦重病的中年婦人,向她及她的姐妹傳福音。然後去一處剛買下的佈道所,旁邊還有空地可以加蓋多用途的房舍,有一位多年前曾患肝硬化已在垂死邊緣的信徒參予服事,他因一位同事傳福音給他,病得醫治完全康復,他的妻子等多人也因此信主,他決定提前退休投入福音工作。自傳會買下這個佈道所,幫助他們建立教會,又有新加坡教會的短宣隊多次來此舉辦兒童營,深受社區居民歡迎,我們去見證為他們祝福禱告。
羅牧師除了自己服事的主恩教會,另有一子堂“諸恩教會”,那裡的信徒大部分是少數民族Akha族,傳道人亦是該族人,他們的會堂已不夠坐,正在覓尋更大的會堂遷入。他們有一部分信徒來自清萊山區,須乘車3小時下山,帶著土產先來參加主日崇拜,會後再趕去市場擺攤作生意。這堂主日崇拜由陳景華牧師講道我作見證,我看他們雖然辛苦心靈卻得滿足。
有一位很特別的宣教士夫婦Peggy & Willie Wang(王老師),他們30多年前移民美國,中年時回應 神的呼召放下工作帶著五歲的小女兒到清邁,開始學習泰語宣教。他們夫婦在一個大型購物中心裡面擺一個中國飲食的王記麵攤作媒介,專賣雲南米線、牛肉麵、鍋貼、水餃、茶葉蛋等等食物,吸引很多的中國留學生來用餐。王老師夫婦熱情地和他們做朋友,並邀請他們到自家住所“愛心之家”聚會,熱心招待。星期五晚上查經,星期日主日崇拜,中午愛宴,同學們非常踴躍地參加,一起準備飯食。這是我們在這裡唯一可以用華語不必翻譯的宣教,他們每年約有10人受洗歸主。
毒品一直是泰國的重要問題,早自十八、九世紀中國的鴉片戰爭及以後的金三角毒品,都直接影響到泰國。這裡的福音機構在山上、山下設立許多的戒毒中心。自傳會有一個不用藥物只用福音的戒毒所,佔地10英畝。十多年來有五、六百人進住戒毒,成功率約50%。若能一年完全通過戒毒的療程費用全免,否則沒收押金。許多成功者後來大都接受福音,更有人成為傳道人,繼續的幫助吸毒的人戒毒。泰國政府非常的重視他們。
另有因毒品衍生出的問題就是愛滋病(AIDS)及愛滋孤兒。自傳會在清邁有一所孤兒院,由新加坡來的王慕恩牧師夫婦負責。他們以家庭的方式經營,每個孤兒必須有贊助人。王牧師夫婦悉心照料這些7至16歲的孩子,每日接送他們去學校,教導日常生活習慣及獨立的個性,輔導課業及靈修,非常的不容易。
王牧師是一位安靜的父親,王師母是一位有智慧的母親。週六他們要帶領全部孩童從事6英畝的園藝工作,孩子們各個溫文有禮,生活習慣及課業都很好。我們進入院內就有說不出的寧靜和舒適,新加坡人愛乾淨在這裡完全看得到。我們和孩子們見証交談感受得到他們像生活在有教養的大家庭裡,價值觀正確,互相友愛,引起李愛妃姐妹很想把她那偏食的孫女送來這裡調教一下。
我們又去探訪中國福音使團的泰國事工部主任李光平牧師,正好遇上教師節,泰國人非常尊敬老師。這天李牧師要去南邦省他事奉多年的少年感化院致詞,邀請我們同去。早上6時半出發車程約2.5小時。李牧師在感化院的努力被肯定,與校長同受尊敬坐在台上,第二位致詞。 李牧師24年前與新婚妻子從香港過來,在清邁宣教,曾進與我相同的語言學校〝Union Language School〞學習泰文。他們蒙神祝福,福音開展順利,連結到北部的山區,於是把總部從曼谷遷到清邁,設立學生中心及教會,吸引許多的信徒下山讀書打工。李牧師以香港成人教育的經驗,用泰文撰寫論文拿到清邁大學的教育碩士,得到南邦省副省長的欣賞與接見,大力促成他在南邦省建立基督教成人教育學校,幫助許多因家庭貧困年少失學或誤入歧途的人,能在悔改後重新有讀書的機會,造就成為社會上可用之人。
中國福音使團由一位郭誠弟兄在60歲時自神學院畢業後所創立,35年來已派出55位宣教士,事工涵蓋山區的教會、佈道所、孤兒院、戒毒中心、特殊教育等等,宣教士大都來自香港。
泰國北部山區的福音進展順利,基本上他們的奉獻支援來自曼谷的教會,經由基督教總會彙集送到清邁、清萊及山上少數民族的教會。基督教總會將加入的教會分成十二個支部,華人教會分在第七及第十二支部。較充裕的教會提撥較多的奉獻給總會,由總會運用設立了幾所非常著名的大學和醫院,為清邁及清萊地區的民眾提供服務,開啟了聖工合一的模式,甚獲各界好評。
6月11日我們乘車3小時去第二大城清萊,在清邁東北方 210 公里處,平均海跋 600 公尺,氣候比較涼爽。沿途田野肥沃,有不少的高山和森林,高速公路不時穿入其中,沒有架高也沒有交流道,兩邊的農村農民可以很方便的將車駛上,在路旁販售水果和農產品。其中有一條路可以自清萊經緬甸通到雲南,是早期中國抗戰時修築的滇緬公路,延伸至泰國。
清萊以“金三角”聞名世界,它位於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交界地帶的山區,在湄谷河與三座小山丘的環抱之中,成為一處重要的通商口。早期是罌粟花和製造鴉片的大本營,如今山地村民改種果樹和其他的經濟農作物,人口約1萬多人。1970年之後才逐漸恢復繁榮,有專為外國觀光客所設的餐廳、購物商店和旅館。山區部落民族的奇異風情、阿卡族婦女以彩色羽毛和銀索編織成的頭飾、山居的生活作息和優美如畫的風景,吸引不少遊客的好奇心。想體驗北部山區的部落傳奇,不妨親自走一趟清萊。
國際福音自傳會清萊主任何永在牧師夫婦接待我們住在耕耘學生中心SAC(Sponsor a Child),學生必須有贊助人才得入住。何牧師夫婦也住在裡面,管理輔導學生的生活。何牧師是雲南人,1949年因國共戰爭退到緬甸,再輾轉來到清萊定居,他是第四代基督徒,兩位叔叔是牧師,堂兄妹及自己的姐妹奉獻為傳道人的有14人,加上女婿媳婦共有20多人,遍佈在清萊及更北部的山區,可見何家對泰北的福音工作有極大的貢獻,是神所重用的僕人。
何牧師對泰北的基督教發展如數家珍,他帶我們去一些想不到的地點,探訪自傳會在少數民族中開拓的教會,帶給我們意外的驚喜。何牧師和他們親切的交談問候,鼓勵他們,真的是一位盡責的好牧人。有一些教會在緬甸邊界,有泰國邊防軍駐守,教會和他們打成一片,信主的村民是安定的力量,邊防軍十分的放心。
山區中貧困的信徒,自傳會貸款給他們種茶,森林砍掉後野生的茶樹自然冒出,他們只要移植排列整齊,不必施肥不必噴農藥就能生長得好。他們只要勤快的採收,送到茶葉互助合作社販售,猶如上帝厚賜的禮物。野茶營養價值高能提升人的免疫力,很著名。教會也種植,作為建堂和植堂的經費,自傳會希望山區的每一間教會都能自立自傳自養。山上的傳道人很辛苦,他們的生活必須自己想辦法。我們去一處教會正好傳道人不在,原來他也下田去幹活。
國際福音自傳會有一個贊助兒童的計畫(SAC, Sponsor a Child),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讀書脫困,送他們去基督教學校受教育。山區只有小學,如果有贊助人他們可以到清萊的耕耘學生中心SAC住宿。在學生中心有教堂、廚房、餐廳及運動場,何牧師夫婦和幾位傳道人照顧他們的飲食、生活習慣及靈修。何牧師還要去神學院授課,牧養「恩福教會」,我很佩服他們的奉獻精神。這些年少學生(teenager)約30人,生活自理,乾乾淨淨,規規矩矩。
何牧師帶我們去探訪他妹妹牧養的“美良河”浸信會,他開一輛四輪傳動車外加強力爬升檔(pick up),載我們在崎嶇不平山坡陡峭的泥巴路上,蹦蹦跳跳地開了一個半小時,好不容易爬到美良河山嶺。放眼一望,山明水秀,雲霧飄渺,美不勝收,滿山的果樹,紅紅的蘋果、桃子和柿子點綴在其中。家家種菜、種玉米、養雞養豬,自給自足,好一幅農家樂。
美良河教會負責人何惠從宣教士,25年前23歲時跟著西方宣教士一家人來到這裡拓荒,半年後西方宣教士一家人離開,單身的何教士和三位信徒留下繼續開荒傳福音。美良河10年前才有電力,20年前上山須徒步或者騎馬8至12小時。何永在牧師回憶說20年前他第一次上山探望妹妹是隨著馬隊上來。何惠從宣教士與我們交談見證,述說當年開荒的困難,經歷許多的險境,都因 神的眷佑保全性命,奇蹟似地活下來。她曾下山斷斷續續的讀完神學,後來與孔貴才牧師結婚在山上定居,育有五女。
在少數民族中傳福音,神蹟是 神給予的最大恩賜,憑著信心許多險境都化險為夷。迷信的少數民族不得不信服在我們 神的大能之下,加上福音機構的愛心,建立學校可以讀書,甚至泰國政府也將經營不下去的中小學校交給教會接管。早期何教士使用十字福音書教導村民識字,現在兒童及青少年有上百名,許多青年下山就業,因為會中文很輕易的找到工作。以前泰國政府重視英文,近幾年中國經濟崛起,需要大量會中文的人從事經商和旅遊交往,旅遊業的收入佔泰國經濟的75%。泰北的教會學校教導出來的學生被大量的重用,真的是始料未及。
美良河教會約有300名信徒,正在建造新堂,因為經費不足建材運上山很困難,已經蓋了5年尚未完成。我們正好遇上從新加坡來的鍾牧師帶著7位年輕人,在這裡舉行青少年音樂培靈會,全部說國語不必翻譯。晚上,我們睡在果園茶園包圍的一位執事家裡,寬敞舒適,深夜涼風襲人,蛙聲蟲聲叫不停;清晨雞鳴犬吠,鳥兒吱吱喳喳,有如世外桃源。
山上少數民族許多整村整族的人信主,有阿卡族(Ahka)、拉胡族(Lahu)、革免族,只有百夷族的福音工作最困難,信主的人很少。我們在這裡看見 神奇妙的大作為,祂眷顧憐憫貧窮的人,也看見那些傳福音報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的佳美。
我們探訪一間拉胡族的「漂排」教會,他們在毒品大王「坤沙」的地盤附近。「漂排」教會是自傳會在當地建立的第一所教會,在危險的環境中傳福音,目前已派出一位傳道人去緬甸宣教,令人敬佩。山區中有一處舉世聞名的「美斯樂」地方。美斯樂華人浸信會的何師母是何永在牧師的堂妹,我們去探訪正值下午,兒童上午學習泰文接著要上中文,約有200位小朋友,利用午休在空地玩耍跳橡皮筋,功夫好的不得了,躍起兩腳向後勾住橡皮筋,腳尖幾乎碰觸到後腦杓,整個人像摺疊飛起來,腰桿的柔軟令人讚嘆,我好像在觀看特技表演。貧困地區的孩童玩得盡興自在,身強體健,心得釋放,不是在室內玩電動遊戲的孩子所能相比。
中文班從幼兒園到小學六年級共有7個班,由教會開辦,父母搶著把孩子送來學習,香港的教會認養支持所有的經費,包括老師的費用,教材內容取自聖經,學完中文等於讀完聖經,既可傳福音又可堅固信仰,真的是有智慧的設計。這裡缺乏英文和數學老師,如果北美的教會可以出師資,弟兄姐妹來短宣教導一個月,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豈不更美。
6月20日在回程的飛機上,我思緒翻騰一幕幕回想泰北的山區,基本上他們建立起一個個神的國度,那裡沒有多元文化,只有神的話;沒有多元信仰,只有三一真神。他們全村上教會,把孩子帶到 神的面前教導他們,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他們出售水果農產品,雖然辛苦,卻不受物質的誘惑,寧願過簡單的生活,正常的聚會,守住瓦器裡的寶貝。現在他們仍計畫向旁邊村莊傳福音,願神祝福他們未來的工作。